金氏文化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氏文化 
金氏之谱牒 民族之根脉——《中华金氏录》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8-29 16:15:32 ]

金氏之谱牒 民族之根脉——《中华金氏录》

 

《中华金氏录》由汉学专家、陕西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主编,福建金氏组织及全国各相关图书馆提供资料,2015年3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

   西周是一个制礼作乐的时代,也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社会。这种以血统关系维系着的王室和家族,都有着各自的共同祖先,记录这些王室世系的谱牒,即家谱,最早的文献当属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世本》。司马迁在作《史记》时,曾经有所采信。可见,家谱源于先秦社会生活。但是,真正使用“家谱”这个专有名词,记录家族世系、谱系,大约是在南北朝时代,成熟于宋代。家谱也称宗谱、族谱,最具代表的是颜之推家族的家谱,还有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注引之《陶氏家谱》,以及称为经典家谱的欧阳修《欧阳氏谱图》、苏老泉《苏氏族谱》。《中华金氏录》就是这么一部反映金氏宗族人物、重要事件及重要族谱的文献性专著。

以史为本 厘清金氏得姓起源

    清代武威学者张澍所著《姓韵》是中国姓氏学和姓氏文化研究的力作,其中关于金氏起源,该书卷44 记载:“《群辅录》:伏羲臣金提、靖繇俗。《路史》:尧时,有金道华种兰。《国策》,周最谓金投,盖周人也。《史记》:秦丞相金受、薛文,以金受免。”张澍认为金提、金道华、金投和金受是中华金姓的源头和始祖。但是,《中华金氏录》的作者、汉武帝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先生却不囿于成说,他依据先秦典籍《世本》、《左传》,正史《史记》、《汉书》以及域外史籍等,提出了少昊金天氏、金日磾等为金氏得姓始祖,并论证了金姓源流及其演变。例如,金氏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又据《史记》、《汉书》、《三辅决录》记载,汉武帝时代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也是金姓始祖。因而,他认为,中华金氏起源和繁衍,主要出自四个方面:一是上古“五帝”之首的少昊金天氏及其排位第三的金姓后代;二是西汉武帝时的忠臣悍将金日磾及其后裔;三是刘姓改金姓的世代相传后裔;四是少数民族中金姓的接续、繁衍后人。同时,他还论证了金氏的郡望,认为金氏有彭城和京兆两个郡望。以上史料可信,论述详实,得到了“世界金氏宗亲会联合总会”相关专家的认可。

以人为本 记录金氏名人事迹

    作者以历史为主线索,按时代、按地区,分门别类地记录了金氏的历史名人和近现代名人事迹和业绩,兼及金氏红色革命者的光辉伟业。金氏得姓始祖及姓氏源流众多,宗族历史悠远,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者收罗剔抉,以历史为线索,列举金氏名人近百位。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从汉代开始,有汉末之金旋。南朝有金彦公。唐代有金忠,新罗人,玄宗朝考功员外郎。宋代有金文刚,休宁(今属安徽)人,官龙图阁直学士;宋代的金从鉴,后人世称东阳金氏,亦称“义乌金氏”。元代有学者金履祥,书法家金元举。明朝有三朝宰相七日君的金幼孜,明代有学者金问,散曲家金銮。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注。清代有书画家金农,隶书朴厚,楷书自创一格,其画造意新奇,为“扬州八怪”之一;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金之俊,画家金侃,学者金榜,诗人金和,昆曲艺术家金德辉,史学家金门诏。当代小麦之父金善宝,红色革命家金维映。金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

彰显金氏文化 守护历代祖宗遗产

 

金氏宗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经历代先人的不懈奋斗,艰苦创业,在全国各地留下金氏族人的历史印记。金氏历代先祖留下的文化遗产众多,这部《中华金氏录》收录介绍的金氏先人的文物古迹有少昊陵,古建筑有金履祥的仁山书院、金履丰的将军府、金光悌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维映故居、浙江金氏祠堂、江西金氏宗祠,还有各地金氏族谱及族谱提要上千部。这些都是金氏先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金氏的后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守护着。金氏文化多彩多姿,丰富多样。《中华金氏录》的作者还从金氏的祠堂文化、金氏谱牒特色和故事、金氏名人的文化艺术成就的方面,介绍了金氏文化风貌,以及金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例如金氏宗族的堂号,有彭城堂、京兆堂、休宁如心堂、金履祥之丽泽堂等。

                   传播金氏家训 揭橥核心价值文脉

    世系的记载靠家谱,维系家族的发展更靠家训、庭训。族谱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更是民族的根脉,是维系中华民族发展和团结的纽带。金氏家族的家训有通用性的家训,诸如“五百年来子姓繁,半是鱼耕半是读”,再如极具宗族特色的家训,有清代大儒、乾隆元年状元金德瑛的《戒子联》:“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还有金德瑛状元1760 年撰写的手书长卷家训墨宝1281 字,从以静修身,以俭养德,到以活动健身,以劳动励志,以建功报恩;再到以赏美玉律德行;以及学习书法须用心观察,精通楷书则旁通行草;圣人爱惜寸阴,我当爱惜分阴;活着无益于社会,死后将默默无闻;人常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作;终身让路给别人先行,也不致有百步之差;人终身奉行的行为要领是“诚”,“诚”即从不讲瞎话开始。金德瑛的遗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徽派儒家思想道德体系,无不闪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习主席在《习近平治国理政》中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其合理的内核,金氏的家训值得我们去借鉴,去汲取。

    国有宗庙,昭穆以序之;族有祠堂,堂号以别之;世系有家谱,族统以绪之。这就是中国家族文化的谱牒文化。谱牒是家族延续的根基,民族发展的根脉,我们应当在年轻人中间大力宣传,让他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这种传统。十分令人欣慰的是,2015 年3 月29 日,“世界金氏宗亲会联合总会”在汉武帝茂陵陪葬墓金日磾墓园举行祭祀金氏祖先和金氏宗亲联谊活动,这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姓氏文化,了解谱牒文化,让他们不要数典忘祖。因为,家谱世系记述家族历史的内容必定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家谱谱牒文化也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