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长意谈“金氏三塘”源流
一、赣湘鄂部分金氏宗亲源流探讨
人言盛事修志。1995年仲秋,应族人相邀相责,笔者有幸担任赣中高安、丰城、上高、三县17个村的六次续修宗谱编辑工作,有生以来第一次得知了自己的远古祖先。了解了这些族支的世系源流,深知谱牒文化是祖国灿烂文化宝库的一部分,族史是对国家历史一个有益补充。
高安金氏肇自始祖日磾公。日磾为匈奴休屠王太子,西汉战胜匈奴之后,休屠王被杀,日磾奉母与弟降汉,养马有功被拜为马监,后又因功勋卓著,得武帝宠信,迁为侍中,封为秺侯。自此之后,子孙繁茂,七代显贵,被称为忠贤第一,珥貂侍中荣七叶,传至第十六代文纪公,为晋元帝时邵阳知府,宦居其地,再传三代进入南北朝时期,第十九代彦公、彦博公、彦忠公、彦孝公四兄弟,都举孝廉,各为一方刺史,同领二千石,被南朝宋文帝旌表宝庆“义门金氏”,誉为“孝友无双”。再传至北宋后期,第三十三代崇岳公,进士及第,官至右正言兼延和殿侍讲学士,三个儿子过、迈、遇,都是北宋后期进士,分别任浏阳知县、筠州(今高安)知府、丰城县令。所以,在金氏一脉的历史上,既有“忠孝第一,孝友无双”的赞誉,又有“珥貂侍中荣七叶,象洲司户茂三枝”的称颂。
“象洲司户茂三枝”,说的正是崇岳公及其三个儿子过、迈、遇三公。不仅在赣中和湖南浏阳一带繁衍了众多金氏子孙,而且有不少徙居省内外其他地方。崇岳公在朝任职公正不阿,五次上书弹劾蔡京、童贯奸臣误国,被贬为象洲司户。三子因父远谪,相约逢塘则址,遇水而居。过公择居浏阳金塘,迈公择居高安罗塘,遇公择居丰城老塘。不久,崇岳公客死象洲任上,二儿子迈公迎柩归葬高安罗塘,至今墓莹尚在。过公后代,分布于浏阳、萍乡、上栗、宜春、芦溪一带,三十六代水秀公徙浙江鄞县(今宁波),现鄞县多其后人。迈公后代不仅遍布高安锦江南北,徙居上高、宜丰、奉新、丰城、南昌、新建、樟树等地,有的还徙常德、湖北英山、贵州等地。遇公后代,散布于丰城、高安、新建、南昌等地,有的远徙九江、抚州、东安、崇仁等地。1995年,赣中部分金氏宗亲在高安罗塘、段里设立两个谱局,续修宗谱,参修村51个,总人数逾2万人。
二、高安金氏锦水系探源
2012年元月8日,在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段里金氏宗祠庆典会场上,一比对联十分引人注目:“罗塘开派源流远;锦水分支世泽长。”大家说,准确地道出高安金氏锦水系的源流。
高安金氏锦水系,说的是200多年来一直在段里多次修谱的近20个同族村。这些村散布于高安、丰城、上高三县市,也是三县市金氏的一部分,其源流状况是—— 北宋晚期,秺侯日磾公后裔第33世金崇岳官任礼部郎中兼延和殿大学士(籍贯湖南邵阳),因刚正不阿与权奸作斗争,受奸人排挤迫害,贬为象州(今广西)司户。崇岳生三子:过、迈、遇,都是进士出身,分任浏阳知县、筠州(今高安)知府、丰城知县。父亲遭贬,三兄弟相约逢塘则址,分别于浏阳金塘、高安罗塘、丰城老塘立基。迈公成为从邵阳迁居高安的始祖,这就是罗塘开派的由来。
传到第37世,有九宵、九谦、大忠、大志四兄弟。九宵、九谦守罗塘,大忠、大志迁居高安城内开基,称为锦水金家。锦水传了八代至第45世朝字辈,适逢宋元之交,高安城成了兵战之地,朝字辈为避兵祸,四散迁居,不仅有好多支分迁到本县的段里、花园、演溪、山下、峡岭、灶岗、徐家桥、小水,丰城的马耆、金家桥、斜溪、罗门、上城等地,而且有好几支迁徙新建县的上坪、蛟湖、南昌的江上和樟树的洋湖等地,这就是锦水分支。现在,高安城内还有一条锦水水路遗迹,而段里一村已有800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