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后裔的村寨之金氏族谱与金日磾
金氏族谱与金日磾
在东至县旅游局的安排下,我们从县城往东南驱车30余公里,直奔南溪村。路还没修好,过花园乡政府后,路就颠簸起来。在夏天的烈日中,我们远远看见村口的古樟树和树下的单孔石拱桥。我们在村里找到曾当过村长的金长志。在金长志的帮助下,又找到收藏族谱的族长家。族长家住南溪村大龙组,93岁的老族长已卧病在床,我们并未见到。所幸族长的儿子金厚坤在家,我们说明来意,征得同意,从他家的阁楼上搬下一只木箱子。打开木箱就是数十卷发黄的线装书册,来不及细细翻阅了,我赶忙拿起相机拍照。
据《南溪金氏家乘》记述:金氏系出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事汉武帝,赐金姓,封禾宅侯。自汉而后,代有闻人。至李唐时,进士官徽之别驾,名廷烈者,居歙之黄墩。廷烈公曾孙名侨者,避黄巢乱,由黄墩迁建德之南溪。明洪武时,仲谦公名璧者,秉铎东鲁,文教大兴,遂为建之望族。这已经把南溪金氏的来历说得再清楚明白不过了。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是金氏修谱时追溯的远祖,南溪金氏真正的始祖叫金侨,是唐时避黄巢乱从徽州歙县迁来南溪定居的。
金日磾是《汉书》中列有专传的重要人物,他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因不愿降汉被杀后,他与母、弟被俘,当了官奴在黄门养马,当时他才14岁。以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成为武帝晚年最信任的近臣之一。武帝临终时,他和霍光等成为四位顾命大臣之一,辅佐昭帝,封禾宅侯。他的儿子金赏娶大将军霍光之女,所以金氏的嫡系后裔从第二代起就匈奴、汉族混血了。金氏“世名忠孝,七世内侍”,直到王莽时代还被封侯,官居九卿,在文化上早已完全汉化。金日磾有三子一女,长子为汉武帝弄儿,因与宫人戏,为日磾所杀。次子名赏,娶霍光女为妻。昭帝时奉车都尉,宣帝时为太仆,元帝时为光禄,嗣禾宅侯,谥节侯,无子。三子名建,昭帝时为驸马都尉,生子名金当,平帝元始中,继绝世。据南溪金氏族谱记载,以金日磾及其弟金伦为一世,长子被杀,次子无后,幸得三子金建生了金当才使险些绝后的金氏传至三世,至金侨已是第四十八世。到汉宣帝时,金日磾自己的后裔已经衰败,而他弟弟金伦的后代金安上立功封侯,子孙显贵,继承金氏门户。汉以后的金氏后裔很有可能是金伦之子金安上的后代了。
早在曹操时代,对归汉的南匈奴遗民就实施了分散杂居的政策,匈奴人虽有一线血脉尚存,其风俗、文化早已汉化殆尽, 完全融入汉民族文化之中,何况四十八代之后迁居东至深山里的金姓后人。恰恰是这流着匈奴人血脉的金氏后人,在明洪武年间“秉铎东鲁,文教大兴,遂为建之望族”,金璧由于传播儒家文化才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