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传奇大臣金日磾 |
|
金日(mǐ)磾(dī),(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西汉武威郡休屠县(今甘肃民勤县)人。他本贵为匈奴休屠王子,后成为西汉俘虏,入黄门养马,因受汉武帝青睐,加上其人一生唯谨,忠心耿耿,虽为匈奴人,却历官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车骑将军。爵封秺侯,成为汉武帝临终前制定的五大托孤大臣(另四人为霍光、上官桀、田千秋)之一,异族人所受信赖可见一斑。 (一)从王子到奴隶 公元前121年,即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朝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一万汉军北袭匈奴右地,大败匈奴军,几获匈奴单于之子,俘虏了昆邪王之子、相、尉等以及“执休屠王祭天金人”。匈奴迁怒于昆邪王、休屠王不能抵御汉军,欲召来杀死。二王害怕被诛,故商量携部众归顺汉朝,但休屠王中途后悔,昆邪王遂杀死休屠王,带领二王部众4万多人投奔汉朝。因休屠王不降汉,“休屠王太子日磾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官。输黄门养马。”从高高在上的王子跌落到最底层的奴隶,不知一个14岁的少年如何承受,但他毕竟撑下来了。他的母亲休屠王阏氏也应该对儿子有安慰和鼓励的,因为她是贤明而教子有方的异族王妃,后面还要讲到她与其儿子的事。总之,巨大的身份落差已实实在在摆在金日磾的眼前了,它也许先是庆幸未被杀头,全家竟有三口活了下来。也许还忧虑过难道他们一家从此就要一生为奴了吗?就没有重新成为贵族的机会了吗?这样的机会确实来了。 (二)柳暗花明 当其他官奴色迷迷地争相瞧着随汉武帝视察马匹的美丽宫女们从而露出一副俗不可耐的模样时,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身高八尺二寸的帅哥金日磾。他低头不看那些宫女,也许是克制,也许是真性情如此。而且他养的马又肥又壮,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他本是匈奴人,养马是小儿科,手到擒来,驾轻就熟;二是知道总有一天皇帝会来视察马匹,所以尽心竭力地养好马,以图有一天能够平步青云;三是金日磾做事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当然,也可能是有三者的结合。汉武帝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上异而问之,以状对”。汉武帝由此知道了他的身世,并对他的能干、仪表堂堂印象深刻,于是把他提干,“即日拜为马监”。从此金日磾的平步青云之路开始,从奴隶到马监,又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车骑将军。这时贵族们不满了,“左右贵戚皆曰:‘陛下妄得一胡儿,而反贵重之!’”汉武帝却更加优待金日磾,“上益厚焉”。金日磾果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从而“柳暗花明”。就连他的姓氏也是汉武帝所赐,“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赐日磾姓金氏”。但他的受宠是否昙花一现,金是如何因宠从而受汉武帝信任的呢?金日磾自有妙计。 (三)如履薄冰 从14岁算起至去世前1年,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呆了34年。他几乎没有过失误,并且陪侍在皇帝身边“未尝忤视”。他深明“伴君如伴虎”,况且自己又是外族人,所以格外谨小慎微,这就是金日磾成为官场不倒翁、仕途常青树的妙计。史载金日磾深受宠信,“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参乘,入则侍帷幄”。汉武帝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不敢接近;汉武帝想让他的地位再高一些,就像让金日磾的女儿入宫,但金日磾深知汉武帝恐怕吕后之祸重演而抑制外戚,所以坚决推辞了。这种谨慎恭敬甚至发展到超越亲情的地步,在今人看来简直没人性,但在当时人就可视为圣人之举了。金日磾有两个儿子是汉武帝的弄儿,一次其中一子竟守着金日磾搂住皇帝的脖子,金日磾当时就怒视其子。弄儿之一是金日磾的长子,长大后在宫中调戏宫女,被金日磾当场撞见,“遂杀弄儿”。在那个时代父杀子能被容忍,但在宫中杀人就不同了,况且还是皇帝的弄儿。汉武帝怒责金日磾,金日磾回答说是怕儿子败坏宫闱,皇帝又加深了对他的敬重。汉武帝病危时将八岁的未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托付给霍光、金日磾等,霍光故意谦让金日磾,金日磾知道霍光不是真心,且明白汉武帝心意,所以在汉武帝面前金日磾明智地回答:“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直到生命的最后,他才无所顾虑地在病榻上接受了秺侯的封号,享年49岁。实际上正如《汉文化研究》所认为的,在汉武帝的专制权威下,大臣们具有一种依附性人格,这一点既是金日磾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那么金日磾的一生谨慎恭敬就没有显赫的功绩么?当然有。那么这谨慎和功勋到底换来了什么呢?那就是福荫子孙,泽被后世。 (四)“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西汉以孝治天下,故一代代皇帝的谥号均带“孝”字,如汉文帝被称为孝文皇帝,汉武帝被称为孝武皇帝,汉平帝被称为孝平皇帝。所以金日磾的孝心很为汉武帝欣赏。金日磾的孝也得益于她的母亲。为表彰金日磾的母亲教子有方,汉武帝专门把这位原休屠王妃的画像挂在甘泉宫。而“日磾每朝,见母画像,常拜泣而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