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营盘街金氏源远堂 金亚林、金磊、金建华)寻宗有祖,溯源有头。长沙金氏源远堂自汉武帝赐姓以来,由汉而晋,由唐而宋,起于西北而拓华夏,徙居江南千余载,繁衍生息数十辈。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一脉相承难相识,一族相居难辩代,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太多遗憾。
带着历史的遗憾,带着族人的夙愿。2017年6月21日下午6点,由金亚林、金磊、金建华三人组成的寻宗队伍,夜以继日的行进在东去的高速路上,开启了历时四天的寻宗之旅。
公元1206-1282年,先祖可斋(再公)因看透红尘,退出官场。不愿为糜烂的大宋朝庭效犬马之力。侨装乞丐自浙西徙居江南吴县太湖孤岛。勤耕苦营、善作善为,繁衍生息几百年,建立起了锦绣如画的江南水乡洞庭西山明月湾金家厅并繁衍了一个很大族群。
公元1508年(明正德年间),先祖能泉公携其家眷由江南省苏州府吴县洞庭西山金家村徙居湖南省城长沙草宗门至大西门。凭借着自身的灵气和勤劳务实的精神,立足长沙,建立起了以金氏为代表的商贾和湘江金家码头。据族谱记载:“历史上称之为“金半街”和“金家码头”。能泉公仙逝后,其长子沛公、次子浩公按父生前遗愿,扶其灵柩千里迢迢归葬于江苏苏州吴县洞庭山金村,并竖碑注明“长沙府龙泉公之墓”,以备后人考证。沛公为长子,因守墓祭祀后继有人而留居金村”。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谱叙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喻意深远,让后人深知先人的虔诚与厚道。同时,也让后意识到先辈的勤奋精明与辉煌。
峥嵘岁月几多愁,世事沧桑后人忧,几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族亲独居太湖不知出处。长沙虽有谱序记载,终因路途艰难遥远而无人考证。几百年来几次修谱只是谱上谈兵,实际上没有人去见而考证和传承谱本。让千里之外的沛公后裔茫然了几百年。
此次寻宗虽然只有短短四天,本想按谱记直截了当的去寻找是很容易的,但事以愿违,若不是冥冥之中祖宗显灵,可能此次寻宗也枉费心机。
一是奔着“长沙岛”与长沙有关联的地名而去。到了“长沙岛”的长沙社区一打听,没有姓金的。详问地名而不是长(cháng)沙岛,而是长(zhǎng)沙岛,是沉积的沙堆成的岛而已,完全误导了我们,白跑了一趟。
二是直奔洞庭西山明月湾。而明月湾是再公的开启之地。有名的金家厅在历史的战火中烧尽,金氏古墓在文革中捣毁,金氏族人散居异地。只留下明月湾古石板街、古树、古桥等再公的历史痕迹和美好的古老传说。此趟徒劳无获。
三是寻找无望,导航“消夏湾农庄”准备晚餐和住宿,第二天打道回府。按照GPS导航的农庄却导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下车问一中年男子。说“消夏湾农庄”离此处十多公里,再问此处是何地?答:“此处是金村,本人姓金”。我们把来意说明后,该金姓男子说带我们去能泉嘴寻找金氏古墓,正难寻之时,金村的原村支部书记金伟江听说后来到了寻找现场,直接把我们带到了金氏的古墓前。经仔细辩认考证,墓碑上刻有“长沙府龙泉公之墓”的字样。终于找到了能泉公的下榻之地。若不是祖宗冥冥之中显灵导航误导我们的去处,又怎能找到先祖能泉公呢?
金村地名几百年未易。伟江宗亲查看了谱序,考证了墓碑,长长的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历史上因没有口传和谱记,几百年来我们不知来之何处,不晓宗亲在何方,此次你们的到来,我们终于有了归宿,感谢先祖显灵。”
固同宗同脉,伟江宗亲格外亲切,用上等的水果和美菜招待我们,晚餐的酒席上他感慨万千。表示一定要真情实意配合长沙宗亲续好家谱,让西山沛公后裔在源远堂宗族内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