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赓续红色血脉 保持军人本色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1-9-11 10:01:10 ]

续红色血脉 保持军人本色

  

 

金进,男,1964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葛家山村烈士家中。1981年10月入伍,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四十年来,先后辗转河北涿州,北京房山,湖北襄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嫩江,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等驻地部队锤炼,先后任战士、学员、排长、指导员、教导员、秘书、副处长、团政委等职,24年部队工作生活炼就了“勤奋好学、不畏艰苦、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2004年转业到广州市黄埔区工作。现任广州市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大沙街道工委主任。

爷爷金鹤钦早在1926年3月就在长沙县开慧乡葛家山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农民赤卫队员,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营长,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筹钱筹粮,为彭德怀部队提供给养。1930年10月,爷爷与杨开慧等革命人士在对敌斗争中同期被捕壮烈牺牲,年仅35岁。爷爷的革命经历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体现。红色基因,世代永传。

一、不忘初心的军人

作为革命烈士,从小就受爷爷的影响,每当看到家里珍藏爷爷的烈士证书时,就向往红军的坚定勇敢,立志要当一名勇敢的军人去拼搏去打仗。1981年17岁时,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经历绵长的道路——从老家长沙出发,先后辗转到河北、北京、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广州等地。部队的教育炼就了不忘初心,保家卫国的精神担当——24年“大熔炉”淬炼,先后任战士、排长、指导员、教导员、秘书、副处长、团政委等职。无论在哪个职位,都牢记爷爷的精神,服务人民是根本,努力工作争上游。在内蒙古松嫩平原,带领连队官兵种麦种小麦大豆,连队总产量从倒基地数第二,争得了顺数第二,被总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在嫩江基地军级机关,努力向上,积极奋进,评为“优秀机关干部标兵”,再立三等功。在广州一军大工作时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立三等功。每次立功获奖,都在内心暗暗告诉爷爷:亲爱的爷爷,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你的孙子有你的红色血脉,没有给你丢脸,没有让你失望。一定要继承你的遗志,让军人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军功章永不褪色。

二、两度扶贫奉献

一次扶贫:2004年11月,他转业到黃埔区委党校工作,2010年7月,自愿参与扶贫工作,被组织派往梅州丰顺县留隍镇九河村任第一书记,并兼任黄埔区驻丰顺县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在扶贫道路上,始终秉承部队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在扶贫路上让军功章再现荣耀。

抓产业:率先在丰顺县成立村级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橄榄,编织竹筐,形成了两条产业链;

建学校:发动乡贤及村民捐款,合计460万元左右,重建了九河小学,解决了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修水渠建桥梁:奋战二十天,抢修了三千米长的水渠,让村民种上了水稻,在村里建了500米长的桥梁;

修缮饮水工程:引水入户,让九河村3348人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改造危房:三年组织申请危房改造资金110万元,共计改造71户,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

通过三年努力,九河村199户贫困户766人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七千元上升到四万多元,为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作出了贡献。

2013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被评为优秀驻村干部,并荣立三等功。

再度扶贫2016年响应广东省为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行东西部对口帮扶,与贵州省对口帮扶。当即报名参加成为广东省第一扶贫工作小组中年龄最大的成员。

本着“怀激情,查实情,献真情,做事情,脱贫情,结友情”的理念,前往贵州都匀,成为都匀市委常委和副市长。

三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党的领导,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廉洁自律、扎实工作,倾情帮扶、无私奉献,向党组织交上优秀的“脱贫攻坚全胜答卷”,助推都匀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都匀少数民族同胞为他编了一首山歌:“金进扶贫到都匀,担当使命守初心!东奔西走为脱贫,田间地头说不停,匀山剑水留足迹,无私奉献民心中!”“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信任,是他最大的满足。

扶贫路上,主要抓了八项工作:

第一强化人才支援,激发内生动力。派了当地的二十多名基层干部到广州担任任局长助理或街道主任助理或党建指导员等职位,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

第二聚焦民生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发动“百企帮百村”,广东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合计496.5万元,使当地能做成大事。

第三深化产业合作,增强新动能。协调90余家企业赴都匀考察调研,寻求合作项目。如广东海大集团仔猪繁育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石蛙产业园的循环养殖基地建设、墨冲农业科技产业园的建立、开发区与都匀共同开发建设的“东山文化园”“绿博园”“黄埔小镇”等项目,使之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项目。

第四广开劳务协作,拓展新领域。两地互设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推荐、岗前培训和法律援助服务,努力提高了当地人的综合素养。

第五汇聚各方合力,携手奔小康。开展“百企帮百村”的活动,都匀市的深度贫困区结为“企村对接”,发挥企业的优势进行帮扶。

第六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积极推动“黔货出山”。运用“粤港澳大湾区名品联展会”“广州民俗文化节”等平台,发动黔南贵天下茶业公司、匀酒公司等20余家有实力有品牌影响力的本地企业多次赴广州深圳展览推销。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引进广州龙头企业,成立贵州珠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第七是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资金管理。共同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口帮扶都匀市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

 第八立足长远抓教育,“志”“智”相扶结硕果。组织实施的“扶贫济困红色育苗”助学公益活动。秉承着“扶贫先治愚”“智志双扶”的理念,从建档立卡贫困户里挑选100个贫困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帮扶多名学生。真正为教育扶贫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的扶贫工作,2019年12月,都匀市5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14611户53115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3.65%下降到0,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作为转业干部的他,这些年来在扶贫道路上,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国家的扶贫方案做出了一点贡献,让他的军功章继续发光发亮。

三、总结思考再出发

多年的工作,感悟很深,总结和思考是:

第一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无数的经历可以证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坚守信念,永不放弃,遇到再大的问题和困难,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2010年在丰顺县九河村任村书记,2017年又到都匀市扶贫,都是在一开始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情况又不明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工作,他就是靠着内心的信念,紧紧依靠两地党委政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才闯过无数艰难困苦。

第二是,凡事要有心,一定能成功。2017年到都匀实施对口帮扶工作的第一天,他就给自己立下一定要做“六情”扶贫战士的决心,即怀激情、查实情、献真情、做事情、脱贫情、结友情。农民出身,烈士后代,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第三是,吃得苦,耐得烦,就能打胜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做事细致,反复思考,善于想办法,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创新精神,抗压能力较强。先后在河北、北京、湖北、内蒙古、黑龙江、广州、梅州、都匀8个不同地区工作,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不知疲倦,永远奋斗。所有经历之中具有“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合得来”的素养。

第四是讲原则严律己,勤做事求实绩。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严格要求,保持本色,光明磊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论到哪个岗位,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做出成绩。

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群众,从普通的战士到担任领导,使命坚守善作善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感恩他的爷爷,是这位老共产党员让他继承了红色血脉;感恩部队的培养,是部队这个大熔炉提升了共产党的坚定意志。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念不动摇,干劲就能始终如一。信念就是精神支柱,就是工作的动力,有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未来的日子里,生命里的每分每秒都属于人民、属于党组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他最忠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