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金鹤钦烈士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身许党,敢于献身”是长沙县开慧镇红色教育基地的“板仓红”文化品质。1927年至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活动中,长沙县清泰乡涌现出革命先辈杨开慧等一批革命志士,义无反顾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我的爷爷金鹤钦烈士就是其中一位 。
金鹤钦,又名洪皋,长沙营盘街金氏源远堂源极公(字太垣)后裔第十八世孙,1895年10月10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今开慧镇)葛家山村横坡里的一个农民家庭,全家四世同堂,十七口人住在普通民居里,靠租种地主田地、打短工和做裁缝维持生活。爷爷生于封建帝制年代,下有三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在七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大,年少时念过几年私塾,后来跟着曾祖父勤恳学艺,成为当地有名的手工裁缝,性格正直坚强,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爱打抱不平,敢讲公道话,乐于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一个深受乡里乡亲尊重的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叶,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三湘大地风起云涌,1925年3月,李维汉同志创建了长沙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清泰支部、代号为“杨柳”,以杨柳坡黄氏族学作为党支部议事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余隽五同志任书记。几名党员骨干还以隐储女子学校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在清泰地区发展农会骨干,引导农民认识贫困的根源,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那年秋天,爷爷在隐储女子学校参加了由彭岂池、余隽五等主持召开的千余贫苦农民诉苦会,并在会上诉说了苦难家史。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在那个年代,爷爷目睹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滋长了他的憎恨和反抗情绪,亲身经历的生活困苦迫使他向往公平正义,独有的鲜明性格促使他不断寻求进步与革命。在党组织的引领下,爷爷于1925年9月加入当地农民协会,走上了革命道路,身为一个种田汉子,深知贫苦农民的苦难生活,踊跃参加农会活动,积极创办农民协会,组织与地主豪绅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任清泰乡治安二团农会会长,并于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清泰党支部执行委员。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爷爷利用自己做裁缝经常走村串户的便利,主动到农民家中促膝谈心,耐心宣传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道理,很快发展了一大批农会骨干,多次组织在清泰桥、高山殿、竹山铺一带和葛家山桐子坡、枫盛塘坡、中间坡屋等地,带领农会骨干开展“减租减息”和“砍伐租种田边树木遮阴”的活动,有力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凝聚了人心。随后,他在当地的名望不断提高,被大家推举为清泰乡农民协会会长 。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后,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成了毛泽东的得力助手。1927年“马日事变”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杨开慧肩负党组织的重托回到板仓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悄悄地把失去联系的党员组织起来,重新建立党支部,亲任党支部书记。那时,杨开慧、郑家弈、金鹤钦、刘瑞云等党员骨干,经常来往“杨柳”联络点召开会议,协助毛泽东同志收集资料,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建立秘密赤卫队,组织与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时局,爷爷心里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初心不改,信念坚定、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会议和活动,逢开会时还特意安排四叔公金贵堂在杨柳坡村口站岗放哨。1930年7月,爷爷参加了农民赤卫队队长郑兆炳在长沙县金井镇七丘田召开的武装斗争工作会议,随即加入农民赤卫队,并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三营营长;会后,在清泰地区大力开展武装斗争,有计划地组织赤卫队揪斗地主豪绅和筹款筹粮,为彭德怀的平江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及时提供给养。乡里大地主杨锡权抗拒为红军筹钱送粮,爷爷就在高山殿公所屋场主持召开贫苦农民大会,当众公布了杨家的一本长条形剥削账,迫使其低头认罪,限令其上交了应交的经费和粮食。这一行动,为红军筹集经费和粮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930年下半年,红军攻打长沙失败,湖南反动省长何键对共产党进行疯狂反扑,成立铲共义勇队,提出“宁愿错杀三千,不能放走一个”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9月28日,爷爷白天收了三担泥豆子,吃完晚饭,不顾疲劳就在昏暗的小煤油灯下筛选。这时,铲共义勇队分队长梁镇球带领三十多人突然来到爷爷的住地,团团围住横坡里。由于叛徒告密,二话没说闯进家里,将他五花大绑押往白沙乡天王寺囚禁。随即,家里被抄,猪牛被赶,像样的几件物品被没收,仓房里一点口粮谷子也被挑走。顿时,大家庭缺了顶梁柱,生活倍受煎熬。
在关押爷爷期间,中共地下党和当地亲属四处营救,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四叔公几次探监,带去了家人的温暖和问候,使他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信心和决心。铲共义勇队员多次威逼利诱说:“你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只要你登报声明与共产党脱离关系,就可放一条生路”。爷爷斩钉截铁地说“要我叛变是不可能的,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十八年后我又是一条英雄好汉”。针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意志顽强,百折不挠,大义凛然地说道:“想要从我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那是妄想,我死不足惜,愿革命早日成功”!
在狱中,爷爷面对反动派的恩威并施,不仅保守了党的机密,还协助战友李冬全成功越狱。在天王寺被囚禁的一个风雨交加深夜,趁着看守站兵哨熟睡之时,爷爷与李冬全轻轻地贴着墙,慢慢走到牢房外面的天井装着撒尿的样子,四处观望寻机逃脱,当时李冬全提议俩人一起逃跑。爷爷心想,自己是农协负责人,应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恐惧留给自己,而且监狱戒备森严,俩人一起逃动静大、容易被发现。于是,他鼓励李冬全从西面越狱,自己反向走回牢房。当李冬全翻越围墙跳下时,看守站兵听到动静,突然大喊“有人越狱啦”,并鸣枪震慑。爷爷立即奔跑,搞大动静,看守站兵急忙追了过来,这为李冬全的越狱争取了时间。李冬全越墙后,先是躲在寺边人家的猪粪池里,待搜捕结束才悄然上岸,跑过几里山路,换下村民晾在外面的衣服成功逃脱。
战友越狱成功了,而爷爷受到的折磨更加残酷了。恼羞成怒的敌人无法降服他,决定将其处死。在狱中的最后日子,爷爷对前来探监的四叔公说“我的事情冒得救了,要一嫂(妻子)莫提脚(改嫁),耐烦带好孩子,革命一定会成功,将来会有好日子过的;告诉父母不要牵挂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决不会连累别人,你们要帮我把几个孩子带大,我的崽就是你的崽”。在行刑的前一天,敌人问爷爷有什么要求,他坚定地说:要死在能看见我出生的横坡里,再看看自家的亲人和乡亲们”。这平凡而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牢记使命、为革命事业敢于献身的英勇气概,表达了一个革命者以身许党、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爷爷被捕后,家里生活处在绝望之中,以致行刑队让交一块光洋的斩杀费也交不起。1930年10月21日,午饭后爷爷得知将被押赴刑场,就将身上的新棉衣脱下送给同监狱的黄姓难友,勉励其将革命斗争到底。这天,午后的天气阴沉,飘着毛风细雨,几十个铲共义勇队员荷枪实弹,扛着屠刀、吹着洋号从天王寺出发,将身着单衣单裤的爷爷五花大绑押至葛家山冲。
刑场设在葛家山黄草塘河边的上四斗丘田里,因为从这向着北方可以看见横坡里。爷爷被押到刑场后,铲共义勇队员脱光了他的上身衣服,只让穿一条短裤,用绳子捆着他的上身和双手,又将其双手往后反剪,营造出杀气重重的嚣张气氛。此时,爷爷满怀深情地面朝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住地,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妻子的眷恋、子女的牵挂和对革命尚未成功的遗憾,昂首凝望,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敌人斩杀爷爷的过程残酷至极:下毒手前,一名刽子手将他的眼睛蒙上,用脚一踢,将其强压在地上很久没有行刑。爷爷转过头对刽子手说:“要杀就快点。”随即,铲共义勇队的号手吹起了洋号,一名刽子手手起刀落,第一刀没有砍中颈部,而是砍在下巴处,还被削去半边耳朵,血流如注;随后斜砍一刀,将头砍成两半,脑浆四溢;趁人还没死,又一顿乱砍,致使脑壳和身体只有一块皮连着,惨不忍睹。
下午两时许,等到铲共义勇队离开刑场后,躲在横坡里后山上的家人冲下山来,直奔黄草塘。四叔公看到尸首分离的哥哥,强忍悲痛,解下缠在头上的四方罗布大手巾,将爷爷的头部包扎才收了一个完整的尸体,并着人将其遗体抬放在家对面晒谷坪上的茅草房。然后,大姑奶奶就用针线将爷爷的脑袋与身体一针一针地缝拢口子,把遗体装入棺材,随即草草地掩埋到葛家山村四斗冲山。那是无法忘却的场景,爷爷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壮烈牺牲在长沙县板仓葛家山野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共产党为劳动人民求解放的尊严,年仅35岁零11天。
爷爷牺牲后,事情并没有结束,湖南省“清乡”司令部组织“铲共义勇队”和“清乡队”四处捕人,要将共匪家属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当时,爷爷的大女儿10岁、大儿子8岁、二儿子才4岁,不知是儿还是女的第四个还未出生。在万分危急之时,四叔公连夜将三个小孩送到离村两里地的斛谷冲张姓人家躲藏。这也是一户贫苦人家,很有善心,啥也没说就将爷爷的三个儿女收下,并改名换姓分别藏到亲属家中代养;清泰桥龙目冲的黄佑生,迅速将自家的牛栏房腾出来让奶奶住下,不久便生下了我的叔叔。其时,奶奶只有三十岁,依照爷爷的嘱咐,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抚养成人,后来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成为了优秀共产党员。
人世间自有亲情、有友情,人世间更有好心人。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长沙县清泰乡的父老乡亲用真情为爷爷一脉守住了革命火种,也为金氏一族保存了血脉,延续了红色基因。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爷爷为革命烈士。2013年,长沙县人民政府拨下专款6000元,修缮了烈士墓,并立碑纪念。
长沙县板仓是块神奇的热土,葛家山是爷爷血洒刑场之地,也是许多共产党员初心践行之地。爷爷铁骨铮铮一生,他那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高尚情怀,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更是激励后人自强不息的楷模。时逢国兴家旺,我们将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世代传承红色基因,携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金社君、金 炜、金 进于2021年6月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