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5-19 14:56:03 ]

父爱如山,母爱似

                            ——追忆山那边的爹   

烟雨袅袅清明天,祭祀亡灵天地间。先父革命湘西,立党为公几十年。韶华英年离桑梓,别梦依稀咒逝川。双亲仙鹤归天去,孝男女泣碑前。

清明时节,沥沥细雨,在云雾袅袅的山的那边,一座巨大的九镶碑前,我焚香祭拜,跪泣阴灵,祷告苍天,念念有词的嘘唏着爹娘的养育之恩,追忆父母的那月那年……

父母双亲是坦荡正直无私的人,用平凡而朴实的人生抒写了他们灿若金星的生命轨迹。

父母亲都是旧社会过来的人。民国十七至十八年,父母相距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美丽的乡村。在那战火纷飞、国无宁日的民国时期,他们饱受着战争的创伤和日寇的欺凌,贫困折磨,被饥饿绞昏,来到个炎凉不平的人世间,就不停的与命运抗争,饥寒与凌辱时时伴随着他们。父亲十三岁就跟着大人挑着水盆贩鱼苗,十四岁在长沙城袁家岭当伙计学做买卖,端着烟盘四处兜售香烟一次路过日本鬼子的营房,只见鬼子哨兵远远的招手嚷着“担麻古”(日语香烟),父亲以为香烟可以换担把谷子,高兴的跑过去向鬼子贩香烟,谁知鬼子没有担把谷子给,反而烟钱也不付,结果手腕上被鬼子还捅了一刺刀,成人后一直留下那仇恨的伤疤。当伙计期间,他吃苦耐劳,勤学好练,学记帐,练珠算,悉心掌握经商技巧,以至于后来双手拔珠“顶呱呱”,毛笔书法“响当当”,为人处世重感情。十六岁时父亲入靛房学染布,跟着宗亲师傅学手工染布技艺,十八岁时又到作坊学土法织布工艺,俗话说“男儿不学艺,挑断箩框系”。其实,父亲所学的一切,都是爷爷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有一个好的出息。一九四八年,父亲已成长为一个壮实的小伙子,也练就了一身的谋生技艺,诚实而不做作,吃苦且不叹息。成为了当地人人赞不绝口的好后生。

只因父亲勤劳朴实,吃苦耐劳,为人忠厚的优秀品格,加之技艺一身的养家本领,外公一眼相中,情意之要收他为婿,帮助外公家打理织布作坊。外公一家过去在福临埔一带很得人心,开设了一家私人织染作坊,是一个较殷实且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母亲是外公第三个女儿,人品如镜,善心似蜜,私塾高小文化,典型的封建式的中国女性形像,不善多言,但心明如镜,不与邻舍议长短,不和他人论高低。正因父亲年轻有为,耿直豪爽,外公外婆收他为婿,母亲对父亲关爱有加,似水柔情,陪父终生。

1949年7月,在解放大军南下工作队的组织领导下,人民政府在长沙县金井成立,父亲受工作队的引导和启发,参加了新政府成立时的基层联络工作。主动配合新政府开展农村经济活动。1950年的秋天,长沙县成立供销合作社,因父亲的能力和工作表现深受当地民众以及工作队的高度赞誉,他被民众代表用丢黄豆粒的选举形式推选为长沙县十一区供销社主任(福临埔)。以后因工作能力和组织的信任,父亲碾转多个部门,从基层直至省财经委后勤基建处的领导岗位。1963年1月,中央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父亲主动请缨,去湘西永顺工作。夫走妇随,从此,我们便成了地道的湘西永顺人。

我家姊妹六个,在那饥不裹腹、寒难添衣的文革时期,我们兄弟姊妹在父母的倾心呵护下,都在健康快乐中成长,虽然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的奢华生活,但我们都能体量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更知晓劳动是创造世界的真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磋砣岁月里,我们正值身体成长和接受良好教养的黄金年龄段。虽然父母拿国家薪水,全家吃国家供应粮,但父母为培养儿女成长节衣缩食,四处奔忙。含辛茹苦的照料孩子们也是够难的了。

冻夜绵长,寒风凛洌,我们围坐在火塘边聆听父母的淳淳教诲。夏夜闷热,酷暑难当,我们围坐在门前坪榻上,倾听父母述说衷肠。多少个寒夜,母亲默默起床,帮我们盖上被掀开的被子。春来暑往,母亲灵巧的双手给我们编织的布鞋一双又一双。硬汉的父亲,撑起了生活的晴雨伞,省吃俭用为家操心,呕心沥血为国效劳,一辈子立党为公,襟怀坦荡,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时日漫漫,父母不知多少次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教我们多学知识长见识,教我们善作善为不欺骗人,教我们勤劳务实尊老爱幼,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克已奉公、知恩图报的人...。父亲常对我们说:“为人不能过于精明,太精明就会有贪念,吃亏是福啊”。成人后我们一直秉承父母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人处事从不违背天理良心。母亲虽然不善多言,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医病救人不收分文,不知挽救了多少个幼童与苍生。六七十年代的艰苦时期,父母亲把我们六姊妹拉扯成人。且个个身体健康、脑无愚钝。他们所吃的苦是难以言表的。母亲常在儿女面前的口头阐是“要多做善事、少论是非,勤奋努力,为人本分”。多年的言传身教,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已形成良好的为人处世的秉性。“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父母生我、养我、护我、教我的大恩大德,我们是永世难忘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我们本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孝道之念,呵护父母的生活,善待父母的晚年,儿女的微弱孝心是永远报答不了父母春晖之恩的。唯有让父母有一个幸福安康、悦心惬意的晚年,才是做儿女应尽的孝心。

愿父母忠善的天灵护佑着子孙们的健康成长吧!

金建华于2020年清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