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恒林:一位被遗忘的提督军门
在曾国藩故里,人们对很湘军比较了解,也知晓左宗棠平定新疆和曾纪泽与沙俄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却鲜有人知有个跟随左宗棠屡立战功而擢升为“提督军门”的战将金恒林。
出于对文史的偏爱,2019年11月5日至6日,我与上湘金氏几位热心人士在四安河畔的陡山寻找了金恒林的墓,并驱车专程到金恒林晚年的居住地-----湘乡市东郊乡上花村实地调查采访,听知情人士讲“金大人”的故事。
寻找金恒林墓
据《上湘金氏四修族谱》载:金恒林,字福祥,清特授提督军门,历史鉴卷功表名扬,道光二十年庚子二月初二日亥时生,寿七十六岁。民国四年乙卯六月十九日寅时没,葬二十五都石墈上屋对门凤形山,庚山甲向有墓碑。
上湘金氏四修族谱谱页
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翻阅中国历史,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来说,这一年连续发生了被外国侵略的几件大事:一是俄罗斯无理霸占原为我属邦的哈萨克,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同时吞并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二是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于6月28日正式开始。金恒林就出生在这一年。
《上湘金氏源流序》载:上湘金氏迁湘始祖头瑻公字冕玉,于明永乐年间偕妣夏氏自江右南昌府丰城县八十四都同德老塘,徙迁南楚湘乡卜居永市(今永丰镇)。公生五子:长子从用居金衢井,次子从海居砂石,三子从璋居陡山,四子从官居关门石,五子从东居桃林坝。金恒林是从璋房后裔,出生于陡山(今永丰镇炭山村)。
据老人们说,金恒林出身贫微,自幼放牛习武,从小立志要投军。至十八岁,身材魁梧。他力大如牛,为人刚毅,有胆识,长谋略。
陡山一瞥
1860年,是清文宗咸丰十年。又是我国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英、法联军从2月起,由额尔金和葛罗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七千人,对华扩大侵略战争,势如破竹。4月,占领舟山;5月、6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8月1日,在北塘登陆;8月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9月18日,攻陷通州;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10月7日至9日,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侵略者放火烧掉圆明园;10月13日,攻入安定门,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被抢掠一空,园内建筑付之一炬。10月24至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从此,中国加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步伐。就在这一年,年方二十的金恒林,终于投军从戎,圆了追随湘军报效祖国的梦想。
咸丰帝狼狈不堪逃窜到避暑山庄后,急诏曾国藩派湘军北上勤王,并点兵湘军名将鲍超带兵,“兼程前进,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勿得借词延宕,坐视君国之难”。而此时的湘军正在计划进攻太平天国的关键一步-------围攻安庆重镇。如果此时撤军,将会前功尽弃。当时曾国藩就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坚决不撤军,终于在1861年9月5日拿下了安庆,致使太平天国的上游战局崩溃,此后节节败退,直到1864年覆灭。金恒林就是在安庆投的湘军,最初在左宗棠部当伙夫头。
19世纪中叶,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地农民与少数民族的反清起义不断发生。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1862年(同治元年)西北爆发了以陕西回民发起、甘肃回民跟进的回族反清事件。1864年(同治三年)初,回族农民起义军声势逐渐壮大,清王朝在甘肃的统治位置摇摇欲坠。陕甘总督杨岳斌等人在回族农民起义军和进入陕西的西捻军联合打击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由于杨岳斌对于镇压陕甘回族农民起义没有办法,清政府就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率兵作战。左宗棠确定作战方针为“先秦后陇”,继而命刘松山为北路,率部西进;吴士迈等人为南路,率部趋秦州;他自己等人为中路,率军赴泾州,直捣回族农民起义军的军事核心金积堡。作为伙夫头的金恒林,就随中路军参战了平乱。在一次与回民的交战中,金恒林像往常一样挑着饭食到阵地送餐。当他来到阵地时,发现清军已被打得四下溃散,军旗倒地。望着远去的敌军,他略加思索,迅速搁下肩上的担子,将倒在地上的军旗一一竖起在阵地上。敌军正待乘胜追击,突然发现后方旌旗招展,以为援军已到,顿时军心大乱。正在这时,清军援军赶到,掩杀过去,大败敌军。战后,左宗棠问金恒林,“你一个伙夫怎么知道竖旗”?金恒林答道:“伙夫也是军人,也有守护阵地抗敌之责。军旗是全军灵魂,没有军旗就没有了军队。兵书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之所以竖旗,是以疑兵乱敌军耳。”左宗棠听了大喜,当场提升金恒林为分队长。自此,金恒林弃锅铲扛起枪,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一步步凭借作战勇敢和战功获得步步提升。在金积堡之战中,清军与乱军对垒三天三夜,眼看弹尽粮绝,作为主帅的左宗棠无计可施,金恒林便献上一计:天黑之后,让军队拉开战线,每个士兵两手打着火把跑步晃动起来。对面叛军从远处看过来,以为清军来了大股援军,急忙撤退,官军趁机追杀,大获全胜。这样,金恒林立下汗马功劳再次得到了左宗棠的赏识和提升。
在湘乡上花村听老人讲金大人的故事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在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复侵占新疆伊犁。经过海防塞防之争后,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光绪二年)4月,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金恒林率兵随湘军将领刘锦棠进军新疆。刘锦棠部首战告捷,不久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1877年(光绪三年)4月,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半月之内连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南疆门户洞开。5月,阿古柏暴卒。10月起,清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又趁敌内部变乱,挥兵急进西四城,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光绪三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军收复和田,取得收复新疆之战的最终胜利。清军的胜利,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1881年(光绪七年)金恒林陪同曾纪泽与沙俄议定《伊犁条约》,为清政府收回伊犁、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立下了汗马功劳。
金恒林在平定陕甘回乱、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等战事中,战功显赫,勋劳卓著。1885年(光绪十一年),金恒林应召进京述职,光绪帝细数他多次负伤留下的伤疤,足有五十五处,便给他连升三级,官至甘肃提督,并赐匾“国家重王”以示表彰,并上封三代,荫及子孙。
晚年,功成名就的金恒林告老还乡。他由于在陡山没有选中建府的如意地址,便经过多处访问,最终在湘乡县城东郊的上花区购置了刘家屋场作为安享晚年的乐园。金恒林娶有三房妻室,原配章氏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无子嗣,抚养堂弟恒发(金志高)三子茂栋(生于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为嗣。茂栋十四岁早逝,抚弟茂绣子先锡兼为嗣。继配问氏,生于同治四年(1865年),亦无子嗣;三配王氏,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23岁(光绪33年,1907年)生子茂绣,出抚问氏兼祧为嗣。茂绣娶王氏,生子先锡,由于自幼体弱多病,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病逝。先锡字灿庚,娶许氏为妻,1943年生女国华,1945年生子家荣,女儿解放时失踪,儿子1949年夭折。至此,金恒林后裔被画上句号。
犹嘉山庄遗址
刘家屋场是一座晚清风格的砖木结构,当地人称金恒林为“金大人”,称刘家屋场为“将军府”。在上花村三组,我们拜访了阳祖远老人。老人生于1945年,与“灿大人”(金灿庚)的女儿金国华是同年,其祖父阳少发是金恒林的随军私人厨师,回乡后仍在刘家屋场为“金大人”调和羹汤,耕耘美味,阳家人便成了金家的佃户。当年金家有卫兵、长工、短工、佣人众多。金府为了避讳“刘家屋场”,便改叫“犹嘉山庄”。金恒林晚年乐善好施,救济扶困,带头捐资修建湘乡东山书院与《湘乡县志》的编写,被世人尊呼为“再山公”。解放后,金府已无后人,犹嘉山庄便成了“上花小学”。以后小学易址重建,偌大的金府就闲置下来了。后来韶山灌区主渠在屋后经过,金府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拆并开垦成旱土了。
金府屋后的韶山灌区主渠
与阳祖远老人合影
在金府遗址旁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很热情,讲起金大人来津津乐道。他说,要是他爷娘在世,讲得出很多金家的故事。我们问他,金家那么多人死后葬在哪里,能否带我们去看看。老人摇摇头说,都没有了。他告诉我们:金家的坟山本在犹嘉山庄屋后山左嘴中,长辈埋得最上,晚辈渐次往下,一排一排的,很是气派。可惜农业学大寨年代,山嘴变成了农田,金家的坟地由于无人认主,都被推平掩埋在田底下了。他还说,金大人怕死后有人盗他的墓,便吩咐家人在山嘴上修了几处假墓,实际将尸体于深夜在涟水河秘密运回了他的出生地埋葬。陡山的金恒林墓,证实了老人的说法。据上湘金氏后人说,金恒林墓地确实被广西盗墓贼下手了,金大人口里含着的金珠与身上穿的黄马褂以及铠甲都被盗走了。
陡山金恒林墓
陡山金恒林墓经过修复至今保存完好,碑上字迹清晰可辨。这座“提督军门”的墓茔,不仅是上湘金氏的骄傲,也是湘军故里人民的骄傲。尽管《湘乡县志》、《双峰县志》、《双峰人物志》、《双峰春秋》都找不到金恒林的记载,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民族英雄。
主编:庄 歌
投稿专用邮箱:509616606@qq.com